二. 人的智慧: 以利戶的智慧
A. 約伯與三位朋友的智慧 ※ 這三位朋友代表了一種屬於「報應神學」的古老智慧。 好事情發生在好人身上,壞事情發生在壞人身上。用神學語言來說,就是義人亨通而罪人受苦。 ※ 約伯受了苦,所以他犯了罪。那麼只有一種方法可以解決他的困境:悔改。 ※ 約伯反倒提出了自己對苦難的詮釋,我有這苦難是神不公平(伯9:21-24),因為我 沒有犯罪 --- 以及他自己的解決之道 ===> 與神會面,直接找 神討個公道。 ※ 約翰福音第九章中所遇到那位生來眼瞎的。在那裡,門徒的問題反映出來的報應教義,與約伯那三位朋友口中所說的是一樣的:「拉比,這人生來是瞎眼的,是誰犯了罪?是這人呢?是他父母呢?」耶穌的回應,也可以應用在約伯身那上:「也不是這人犯了罪,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,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。」 ※ 聖經中、那些人有約伯類似經歷,但卻得勝? 依據經文為何? B. 以利戶的智慧 ※ 以利戶是一位毛躁的年輕人,認為自己擁有全部的解答。(伯32:6~9) ※ 以利戶無法忍受看到約伯因自己的驕傲而志得意滿,以利戶向約伯發怒,因約伯自以為義,不以 神為義。 ※ 對那三位朋友,他也深表失望:「他又向約伯三個朋友發怒;因為他們想不出回答的話來,仍以約伯為有罪。」(伯32:3) ※ 他就把自己當成另外一位智慧人。(伯33:31~33) 31 約伯啊,你當側耳聽我的話,不要作聲,等我講說。 32 你若有話說,就可以回答我;你只管說,因我願以你為是。 33 若不然,你就聽我說;你不要作聲,我便將智慧教訓你。 ※ 但他同樣也回到了那三位朋友表明的「報應神學」那條老路上去:約伯受苦是因為他犯了罪。(伯34:11、25~27、37) C. 智慧基本上是駕馭生命各樣問題的能力 1.約伯需要很多的智慧 - - - 他遇到的是一個大問題。約伯記的序言(伯一至二) 告訴我們,原本亨通又快樂的人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難。 2.當約伯讀到箴言書所引述的一些經文,你認為他可能會問些什麼問題? 箴言3:7-8健康,箴言8:17-21財富和苦難,箴言10:24-25生命起伏
三. 神的智慧
A. 神與約伯的對話和互動 ※ 在耶和華 神說的話當中,我們才看到約伯記想要傳達給讀者的那種智慧的眼光。 ※ 深具意義的是,神從未直接回答過約伯「他為什麼受苦」這個問題,只是斥責約伯一直毀謗神的名聲: ◎伯40:8「你豈可廢棄我所擬定的?豈可定我有罪,好顯自己為義嗎?」 ※ 神沒有直接稱自己為義,反倒回答了另外一個關乎智慧源頭的問題。 ◎ 耶穌的例子 ◎ 慕迪的例子 ※ 神在旋風中開頭所說的話,是只有造物主才有可能回答的問題: 伯38:2 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? ◎ 神的問句貫穿在 神說的話裡面,同時也更明確地問到智慧源頭。 伯38:36 誰將智慧放在懷中?誰將聰明賜於心內? 伯38:37 誰能用智慧數算雲彩呢? ※ 約伯承認 神話語的能力,並用謙卑、悔改的心來回應。他讓自己服在這位宇宙全能 神以及祂旨意的權下。 ◎ 伯42:3 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?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;這些事太奇妙,是我不知道的。 ◎ 伯42:5 我從前風聞有你,現在親眼看見你。 ※ 全書的結尾提倡的一種態度是:要承認宇宙這位神的大能與智慧。這個故事確實是以一種快樂的語調結束的。 B. 苦難與智慧 ※ 雖然苦難,特別「無辜的人受苦」這個問題,也在驅策整個故事的發展。但「誰是有智慧的?」這個問題,仍然佔據優勢的地位。 ※ 人的任何主張都沒有正當性。唯獨神才是智慧的源頭,祂照著自己看為合宜的時候,就發出智慧。 |